通知公告

更多>

学工动态

大学生,别在网络游戏中迷失

作者:佚名时间:2011-03-11点击:1

大学生,别在网络游戏中迷失

  1010日是第十八个世界精神卫生日,卫生部将今年国内的宣传主题确定为“网络使用应有度,科学合理才健康”,提倡家庭、学校、社会都要给青少年丰富多样的心理成长方式,加强对青少年健康使用互联网的关心和关注,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。虽然大多数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是健康的,但是我们痛心地发现,国内仍有不少青少年上网成瘾不能自拔,他们及其家庭正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。一个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趋势是:网瘾正向大学生身上蔓延。为什么同样都是上网,有的人成瘾,有的人却能控制得很好?上网成瘾和精神疾病又是什么关系?本期,我们特组织了两篇文章,希望引起人们对青少年网瘾问题更深入的关注。

  1010日,当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的时候,各地医疗卫生系统积极配合卫生部确定的“网络使用应有度,科学合理才健康”的宣传主题,为青少年提供网瘾戒治等方面的咨询。

  前来咨询的人群中,不乏上网成瘾的大学生。

  “什么也不想,只想玩网游”

  刘林是今年清华大学的大一新生。2006年,18岁的刘林以理科685分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,但随后就沉迷于网络游戏中。大一下学期,他多门考试不及格,却仍痴迷于《魔兽世界》,大二下学期时,他终于被北大劝退,返回家乡重庆后他重新准备高考,今年以理科680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。

  像刘林一样迷失在网络游戏中的事件近年来频频出现。

  李成是河北某大学2003级计算机专业学生,他本来应该在20076月毕业,却因为迷恋网络游戏,多门功课没有修到学分,学校对其作出延迟毕业两年的处理。在接下来的两年里,李成仍摆脱不了网瘾,一直到20096月,仍然没有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。为什么李成会在网游中无法自拔?从一进入大学,李成就不爱和同学说话,“总觉得自己来自农村,什么都比不上别人”。然而,他并没有想办法解决与人交流和沟通的障碍,而是在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寻回了自信。“打网络游戏需要团队合作,谁打得好、经验丰富,谁就能当团队的首领。那种成就感让我很兴奋。”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,他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400多元,除了吃饭和日常必需品,“生活费几乎全用来上网了。什么也不想,只想玩网游”。

  与李成比起来,同样痴迷网游的某大学2009届毕业生王伟是幸运的。因为他在今年临毕业前通过补考得到了“欠”下的学分。大二时他出于好奇开始玩网游。据他的同屋舍友回忆,王伟曾“失踪”5天。原来他连续5天通宵玩网络游戏,早晨回宿舍睡觉时,舍友已经去上课;下午起床去网吧时,舍友们还没回来。从大二开始,他的多门必修课和选修课就开始亮红灯了。

  目前就读于北京某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三学生史鹏,因为上学期的几门课没有考过,新学期一开始就需要参加补考,如果补考仍然过不了,他将延迟毕业。把他捆绑在宿舍电脑前的也是游戏。“学校限制学生用电,每天只在早晨5点到晚上11点供电,这段时间除了吃饭、上厕所,都在上网玩游戏。”舍友说,辅导员和同学们都劝诫过史鹏,但没有效果。

 “大学生受到网络侵害的情况不容乐观”

  北京海淀区某网吧里一个正在打网游的大学生告诉笔者:“每周末我都和同学成群结队地来网吧通宵上网,大家一起玩《CS》、《魔兽世界》、《劲舞团》,很有气氛。”说话时,他的眼睛仍盯着电脑屏幕。

  据了解,结队进网吧玩网游的大学生不在少数。2005年底,合肥工业大学组织对该校附近25家网吧进行一次巡查,粗略统计共有800多人上网,其中绝大多数是合肥工业大学、安徽大学、安徽医科大学、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等周边高校的大学生。

  2006年,江苏徐州工程学院对113名八门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做了退学处理,另外156名四门以上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留级一年,这些被处理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因为摆脱不了网瘾。

  迷恋网络游戏是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。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《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(2007)》调查数据显示,“网瘾重灾区”由过去的中学生群体转移至大学生群体。

  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雷小锋介绍,北航2007年底进行了一次调研,数据表明,该校每年因学习成绩的原因被劝退的学生大概占当届学生的2%3%,其中八成学生是因为网络成瘾,“大学生受到网络侵害的情况不容乐观”。

  “在网络时代,互联网是大学生便捷的学习工具,也是正当的学习方式。但是,沉迷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会对学生社会化产生负面影响。”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大学生在网络游戏的虚拟幻景里无法自拔,甚至用虚拟规划代替现实规划,既影响学习,也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完善。

  “只要有大学的地方,就有网吧”

  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,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》明文规定:中学、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()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。网吧、电脑休闲屋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。因为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成年,对他们进入网吧,国家目前没有任何限制,对大学周围网吧林立的局面,人们更是早已见怪不怪。据统计,2008年,北京市共有网吧1322家,其中在高校相对集中的海淀区就有288家。

  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市海淀区的5所大学,每所大学周围的网吧在25家之间不等。有的网吧不仅提供饮料、零食以及泡好的方便面,还有专门的厨房为上网的人提供盒饭,价格大约五元至十几元。这样,上网的人完全可以足不出网吧,昼夜坐在电脑前。

  “平时来上网的人里边,大学生能占到一半,经常来的大概有10%,他们主要是来这儿打游戏。”海淀区紧邻某大学的一家网吧的经理告诉记者,“只要有大学的地方,就有网吧,而且,经营状况好的网吧,都是大学周边的。”由于网吧包夜价格比白天有优惠,许多学生选择通宵上网。

  防沉迷系统能否“防沉迷”

  为挽回网络游戏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,200510月,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网络游戏《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(试行)》,旨在促进使用者特别是未成年人养成健康的游戏习惯。

  按照该标准,累计在线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“健康游戏时间”;超过则进入“疲劳游戏时间”,如继续玩游戏,玩家经验值和虚拟物品收益将被减半;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进入“不健康游戏时间”,玩家收益降为零。如果使用者累计下线休息时间满5小时,方可再次上线并重新累计上线时间。

  业内人士指出,超长时间(超过3小时)的游戏带来的不是收益的增加而是减少甚至归零,必然会对玩家的行为产生影响,因此,这一系统对于防治网络成瘾是有一定效果的。然而,通过走访并与一些大学生玩家进行交流,记者了解到,有相当一部分玩家并没有因为防沉迷系统而自觉限定游戏时间,他们所采用的“破解招数”各有不同:有的人登记多个账号交替使用,还有的干脆多个游戏“接龙”。

  挽回迷失在网游里的青春

  实际上,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成年,但心理上未必有成年人的自制力。“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,如今成年人的成熟度已经大大推迟。”华东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陶宏开在走访了全国149个城市、上百所大学后发现,有30%左右的大学生心理不成熟、人格发育不健全,加上一些外界因素的诱惑和刺激,容易陷入网络世界,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。

  陶宏开认为,迷恋网游的大学生不仅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和父母的心血,也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。这一问题,近年来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的关注。

  为什么大学生会在游戏里“越娱乐越沉迷”?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侯瑞鹤认为,对于喜欢“遨游”网络的同学来说,网络在心理上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补偿性功能。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自己,一直以来都把考上个好大学作为奋斗目标。入学后,才发现大学不是想象中的终点。习惯被老师、家长安排生活的他们,在大学校园里的多元化选择面前,迷茫、无所适从是这一阶段比较容易出现的状态,“网络成了他们暂时减压的出口和躲避现实压力的港湾”。

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坚持“引导为主,早发现、早预防、重点关注”的原则,重视科技实践和文体活动,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自我实现的平台,同时加强管理,组织同学以宿舍和班级为单位参加自习,并要求辅导员对“问题”学生进行多次深度谈话,同时辅以心理干预。

  侯瑞鹤认为,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特点,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,加强沟通、交流,让他们体会到同学、老师之间的情谊。当他在学校、班级中找到了归属感,逐渐寻找到新的人生目标时,网络的吸引力自然就不大了。

  陶宏开建议学生本人、家庭、大学、网吧、文化部门和社会共同携手,寻找科学的方法,用关爱引导大学生回归现实,特别是“一些讳疾忌医的大学,必须正视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,避免悲剧重复发生”。

来源:光明日报 : 编辑:梁俊仕

上一篇:下一篇: